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(54)-离合真邪论篇之补泻手法、治证时机、常人之辨别 (第5/10页)
讲,这个方法在用了针管时就不用了。 11.「呼尽内针,静以久留,以气至为故。」等到病人吐光气时,针下进去。针为什麽要久留?就是要等病人的气至。 12.气至的时候,针周围的皮肤可以看到变成粉红sE。气来得越大,粉红sE块越大,气来得越小,粉红sE块越小。健康的b较强壮的人,气都很大。身T很虚的人,针cHa进去半天都没有什麽气,只有针孔周围一点点气。 13.一般你帮病人紮针时,针孔旁边的一圈粉红sE就是气至。扎进去是青sE的,那是紮到血管跑出来的瘀血──那不是气至,那是血至,你札错了。我们要气至,不可以血至。 14.「如待所贵,不知日暮。」气至的时候,你要像贵人到你家一样好好招待病人,不要管时间。 15.「推闵其门,令神气存,大气留止。」等到病人的气平了,这时就在病人x1气时把针拔出来,不要让气漏出来。这是补的手法。 16.补和泻的手法都在这里,很简单,吐气时进针,x1气时出针,这就是补。反过来,x1气时进针,吐气时出针,这就是泻。 二十七-2、治证时机 原文: 帝曰,候气奈何? 岐伯曰,夫邪去络入於经也,舍於血脉之中。其寒温未相等,如涌波之起也,时来时去,故不常在。故曰,方其来也,必按而止之,止而取之,无逢其冲而泻之。 真气者,经气也,经气太虚,故曰:「其不可逢。」此之谓也。故曰:「候邪不审,大气已过,泻之则真气脱,脱则不复,邪气复至,而病益蓄。」故曰:「其往不可追。」此之谓也。不可挂以发者,待邪之至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