倪海厦仙师教我黄帝内经_(54)-离合真邪论篇之补泻手法、治证时机、常人之辨别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(54)-离合真邪论篇之补泻手法、治证时机、常人之辨别 (第4/10页)

些让血Ye变稀的药。那你有没有想到它的後遗症?——血Ye太稀,血管就会破裂,变成脑溢血。

    5.「夫邪之入於脉也,寒则血凝泣,暑则气淖泽。虚邪因而入客,亦如经水之得风也。」当身T过寒或过热时,外在的邪气都会进入我们的身T里面,就好像山川河流有风有水一样。

    *虚风,虚乡之邪风也。经之动脉,谓经血之动於脉也。言虚风之邪因而入客於经,亦如经水之得风,其至於所在之处,亦波涌而陇起。

    6.「其至寸口中手也,时大时小。大则邪至,小则平。」病邪进入身T的情况,我们可以从寸口脉看出来。当脉太大,代表病邪来了,人T在抵抗它;当脉是小的,代表身T好了,恢复健康。

    7.如果一个人的脉大,吃完药以後脉就会平缓下来,脉的变化速度可以很快。你用经方的时候,脉有时三个小时就变了,有时隔夜就变了。有的方子吃下去表面上很好,但脉没有变好,实际上病根没有去掉。

    8.「x1则内纳针,无令气忤。静以久留,无令邪布。x1则转针,以得气为故。候呼引针,呼尽乃去。大气皆出,故命曰泻。」病人x1气时把针cHa进去,不会伤到气,等到病人呼气时把针拔出针来。这是泻的手法。

    9.「不足者,补之。」只要病人有经脉不足、麻木、酸、隐隐作痛、病很久了久病为虚,我们要用到补的手法。

    10.「必先扪而循之,切而散之,推而按之,弹而怒之,抓而下之,通而取之,外引其门,以闭其神。」先去r0ur0u要下针的地方,遇到血管时用指甲把它切/推开来再下针。抓而下之,即抓到皮肤,把皮捏起来,紮针进去——我上次课跟诸位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