倪海厦仙师教我黄帝内经_(51)-血气形志篇之血气正常比值、补泻原则与易经解形志病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(51)-血气形志篇之血气正常比值、补泻原则与易经解形志病 (第3/6页)

之俞也。复下一度,心之俞也。复下一度,左角肝之俞也,右角脾之俞也。复下一度,肾之俞也。是谓五藏之俞,灸剌之度也。

    倪师注:

    吾人从脉诊或经络之走向,察知各yAn经Y经病变所在。治病之初,必先去郁结不通之血络,可立去其病之苦痛,再观察病邪之有余与不足,然後对症去其所过之处,补其不足之处。

    背部俞x的测量法,首先以草量两r之距离,取中间位对折成正三角形,再把其顶点置大椎x位,使底边成水平时,则两下角所到之处即为肺俞x也。再将三角形下挪三椎,两底角所到之处即为心俞。再向下挪三椎处,两底角左侧之位在正是肝俞x位,右角之位是脾俞x位。再向下挪三椎,两底角所到之处即肾俞x。这是五臓的俞x施用针灸的x位也。

    课堂笔记:

    1.我受唐容川的影响很大很大,他是经方大师,他写了一本《血症论》,我推荐大家去看看。

    2.「今知手足YyAn所苦,凡治病必先去其血,乃去其所苦。」我们治病时,一定要先把淤血去掉。去血的方法很多,效果是立竿见影。

    3.「伺之所yu,然後泻有余,补不足。」我们在治十二经气的病时,补泻的原则是「实则泻其子、虚则补其母」。例如实症出现时,我们紮该经的子x。而当在治五臓气的病时,补泻的原则是“子能令母实,母能令子虚”,所以才会有“泻南补北法”。不要误会了。

    4.当人生病了,即经脉十二经脉、奇经八脉病了,腑也病了,蒆也病了,那人就Si掉了。

    *知所苦者,知邪病在手足之何经也。先去其血,除菀陈也。菀陈去则无所苦矣。伺之所yu者,伺其yu散yu耎,yu缓yu收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